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» 新闻中心 » 行业前瞻

化解过剩产能及减轻污染 北方多地水泥厂今冬“错峰生产”

发布时间:2014-12-29 16:52:35  信息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       在有关部门多方面采取措施化解产能过剩压力的同时,水泥行业开始寻求“自救”。

  12月27日,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等地的水泥行业协会在济南发布 《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自律公约》,明确表示2015年1月15日至3月15日,上述地区的水泥企业将陆续“停窑”,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实行错峰生产。记者梳理发现,两个月以来,先后有新疆、东北三省、陕西关中地区、泛华北地区的水泥企业加入上述阵营。这也意味着,借着北方地区水泥生产和销售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特点,北方地区在今冬全面开启了“错峰生产”的模式。

  “错峰生产”模式开启

  水泥错峰生产是指,为减少水泥窑煅烧和取暖用煤叠加对气候环境的影响,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釆暖期内,水泥企业实行停窑、在春季采暖结束后开窑生产的运行机制。

  记者获取的《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自律公约》内容显示,除河南省自2015年1月20日开始停止煅烧水泥熟料外,其他三省两市均是1月15日停窑。其中,北京、天津地区的水泥企业停窑至3月15日停窑;山东、河北唐山、晋东南地区的企业停窑至2月28日,河北其他地区和山西其他地区企业停窑至3月15日。

  “由于北方冬季施工量减少,水泥用量锐减,水泥企业在冬季只生产水泥熟料,俗称‘熟料冬储’,到来年春暖施工季节再粉磨水泥销售。”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采访时表示,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企业生产周转资金,更加剧了冬季北方地区的空气污染。

  在此之前,北方多个地区已经开始实行了这一举措。新疆11月开始首次实行水泥错峰生产后,东北三省的水泥企业也自12月1日起全面实施,直至明年4月1日结束。而在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实施这一行动的几天前,陕西关中区域所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共同协商,于2015年1月1日零时至2015年3月15日,实施有计划的错峰生产。

  “由于泛华北地区市场情况复杂、企业众多,能统一执行错峰生产确实不容易。”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,泛华北地区上述行动的开展,也意味着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全面开启了今冬错峰生产的模式。

  “错峰生产能做到减少环境污染,降低企业能源消耗。”孔祥忠认为,这对北方冬季空气质量改善和企业成本降低都具有贡献。

 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,涉及中国冬季采暖地区的15个省市自治区共有742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,占全国总数的42%左右;水泥熟料产能7.17亿吨,约占全国总量的40%。

  如果按冬季采暖期平均停窑3个月估算,将至少减少1.8亿吨水泥熟料的生产和冬储,减少煤炭燃烧2800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.56亿吨。企业方面,则少动用约380亿熟料生产流动资金,减少财务费用29亿元,减少冬季煅烧煤耗成本32亿元。

  过剩产能化解进行时

  错峰生产对于当前产能过剩严重的水泥行业来说,也提供了一条化解的新途径。

  以东北为例,数据显示,目前东北地区共有熟料生产线115条(含在建),总产能1.4亿吨。2013年东北三省共生产水泥1.2亿吨,折合熟料0.78亿吨,水泥熟料过剩46%。

  此次东北停窑涉及103条水泥熟料生产线,共计4000万吨水泥产能。

  “当前,在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地区水泥产能总体严重过剩的情况下,市场恶性竞争不断,已经出现企业生产越多,亏损越多的现象。”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采访时,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吕桂新认为,错峰生产也是当前水泥产能过剩化解的一个有利途径,可以说是“消化一批”。同时,原材料司也确认近期将水泥错峰生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推动。

 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,北方地区水泥错峰生产是一种尝试性的行业自律行为,但在多位受访业内人士看来,在工信部及各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,这一举措的强力推进有了更好的基础。

  由于泛华北地区错峰生产的水泥企业众多,涉及到冀东水泥、金隅股份、天瑞水泥、中国建材等上市公司的相关业务。因此错峰生产的执行效果值得关注。

  除了自律外,《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自律公约》特别提到“对不履约企业,建议由省市经信主管部门约谈企业主要领导,建议取消水泥企业准入名单、生产许可证核准或年审”,同时对不履约或违约的企业,根据停窑期间生产熟料总量,建议环保部门加大污染物排放收费处罚力度。

  此外,即使正在履行重点工程建设供货合同的企业,在履约合同完成后,还必须顺延补上同等停窑期限。

  吕桂新也明确表示,在明年初总结此次错峰生产的经验后,工信部将会同发改委、环保部等相关部门,探索逐步建立在北方冬季采暖地区水泥错峰生产的长效机制。

天津网站设计制作:奔唐网络 版权所有:天津市津达执行器有限公司      津公网安备12011102000773号